反共方案:抗争运动
1. 思考准备阶段。
发起抗争运动应该避免盲目,和非理性。抗争运动要获取更多的共鸣和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就要尽量贴近当前的时政热点。比如说,中国大陆某一天,因为削减养老金而引发了警民冲突。借该热点事件,于其后一周内策划一次抗争运动,将会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1.1,明确运动的目标,设计运动的口号。
发起运动前,应该设定一个能够实现的最低目标。比如说,散发5000份宣传单;获得一些人的认同,传达下一次聚集的目的地,时间等信息。目标的设定不宜太宏观,太遥不可及。否则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发起运动前,最好设计一系列的运动口号。
1.2,如何设计抗争运动的宣传口号?
一个好的宣传口号能够概括和传递抗争运动的主要诉求和目标,同时也能吸引和激发更多人的参与。以下是设计抗争运动宣传口号的几个要点:
1.2.1,简洁有力:口号应该简单、易懂、记忆性强,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主要信息。它应该尽可能地用简单的词汇和语句,同时也要体现出抗争的决心和力量。
1.2.2,直接表达诉求:口号应该直接表达抗争运动的主要诉求和要求,能够让人们立刻明白该运动所争取的目标。例如,“抗议剥夺我们的权利”或“维护劳动者权益”。
1.2.3,突出主题:口号应该突出运动的主题和目的,能够让人们对该主题产生共鸣和关注。例如,“人民权利不容侵犯”或“气候变化不容忽视”。
1.2.4,表现抗争态度:口号应该表现出抗争者的态度和信念,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抗争的决心和力量。例如,“无声不代表没有人”或“我们的声音必须被听到”。
1.2.5,多样性和创新:宣传口号应该多样化,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也可以是歌曲、标语、横幅等形式,甚至是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 在设计口号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和运动的特点进行创意和设计,让口号与抗争运动产生联结和共鸣。同时,要注意,比较激进的口号,可以是“打倒某某人”,但不能说成“杀死某某人”,因为后者已经可以视为一种人身威胁,是法律和道德都不容许的。太过激进的口号,不仅会吓退参与者,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反感。
2. 策划阶段。
2.1,指定主要组织者和策划团队。
具体的抗争运动,要尽量避免因为无组织造成的混乱状态。组织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考虑根据抗争运动的预计参与人数,活动范围,在运动前指定某几个人,负责具体的事项。前期的组织成员和策划团队,应该尽量在思想,观点上达成统一,最好设定一个能够识别身份的暗语,这样做能够起到反渗透,反侦察的作用。可以提前用免费邮箱账号注册一些通信软件账号,作为临时使用的工具,这样既减少了个人信息的暴露,又增加的组织活动的通信渠道,更好的保障了活动中的信息沟通。
2.2,确定参与运动的人群和组织形式。
确定参与运动的目标人群,有利于更有效的组织人员活动。但应该尽量考虑目标人群的能动性和效率,比如说,目标人群应该尽量避开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应该尽量以学生,工人,无业游民,商贩业主,打工族等为主要目标人群。 抗争运动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组织形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形式: 游行和示威:这是最常见的抗争形式之一。人们会聚集在公共场所,手举标语和横幅,高呼口号和歌曲,向政府和公众表达诉求和要求。 集会和罢工:集会和罢工是一种强有力的抗争形式,能够集中和展示抗争者的力量和决心。抗争者会在某个地点集会或罢工,通过静坐、罢工等方式向政府和公众施压,表达诉求和要求。 网络和社交媒体活动: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争者开始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进行组织和宣传。例如,通过发起在线请愿书或组织社交媒体运动,来传达信息和争取支持。 非暴力直接行动:非暴力直接行动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抗争形式,它包括不合作、反对、文化干扰和直接行动等多种手段,以阻止或干扰政府或企业的正常运作。例如,和平示威、堵路、占领公共场所等。 采取什么样的抗争形式,与具体设定的目标高度相关。但不论是什么样的抗争形式,都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极端暴力,和大规模冲突。因为,极端暴力和大规模冲突,往往非常容易失控,而导致不可预测的后果。
2.3,策划宣传和媒体策略。
宣传和媒体对于一次有组织的抗争运动来说也很重要。在中国大陆的朋友,在宣传和利用媒体时,要重点考虑保护自己,尽量采用不留痕迹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说,在没有监控的公园或广场进行宣讲,传话。在一些宣传栏上粘贴为运动设计的小广告。在没有监控的商业场所散发宣传单。 如果不在中国大陆,则可以利用社交软件,社交平台进行宣传,制作宣传影片,结合实地宣传,灵活多样的开展宣传活动。
2.4,确定运动的时间和地点。
策划一次抗争运动,一定要充分考虑时间和地点。地点尽量选择一些有特征,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处于安全性考虑,抗争运动的具体时间可以提前几天再确定,但一定要为准备抗争运动留够时间。要尽量避免因为时间仓促造成的无序和混乱的状态。
3. 开展阶段。
当运动开始时,需要根据前期设定的目标,有计划的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以下针对每个类型的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梳理。
3.1,游行示威活动。
以下是游行示威活动的一些具体实施步骤:
3.1.1,预先准备:准备必要的道具,例如标语、横幅、传单等宣传资料,并将宣传资料事先分发给参与者和路人,宣传活动的目的和诉求。
3.1.2,集合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集合,组织参与者按照规定的顺序和组织形式排队。
3.1.3,行进路线:行进路线必须明确。因为游行参与者体力和身体素质参差不齐,所以行进的路线不宜太长。同时也要考虑道路的容量和道路网络的连通性,因为道路容量越低,意味着政府封堵道路越容易实施,道路的连通性越好,也就意味着参与者可以随时改变路线,进退都能够灵活选择。
3.1.4,维护秩序:借鉴历史,我们发现,政府往往会采用使用大量维稳人员冲击游行队伍来干扰游行,也会派遣少量便衣,伪装混入游行队伍进行内部破坏。这些情况往往都是无法避免的,当遇到突发状况时,保持一定的秩序,能够有效的对抗这一类情况,保证游行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
3.1.5,现场发言:现场发言可以在行进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到达终点后再进行,也可以结合二者,灵活运用。各有利弊,行进过程中进行发言,可以不断吸引目标人群加入游行队伍,扩大游行的效果,但也更容易被破坏者混入其中。因为不方便携带较大的扩音设备,行进中的发言,不适合进行长时间演讲,更适合一边行进,一边喊口号。到达终点组织现场发言,可以让焦点更好的集中,以便向参与者和路人进一步宣传活动的目的和诉求,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3.1.6,撤离现场:在中国大陆的朋友,一定要充分考虑政府的抓捕套路,政府往往会拟定一系列的抓捕方案,对运动的组织者和游行结束时落单的人进行尾随抓捕。撤离现场时,组织者应该采取一定的反侦察手段,避免被抓捕。比如说,戴上假发,口罩,换衣服。进入商场,医院,停车场,从别的出入口离开。普通参与者撤离时,应该最大程度避免落单,最好能够以战术三角的方式行进,直到撤离现场。 海外的朋友,撤离现场时往往比较容易。但组织者也需要有一定的反侦察意识,主要是为了防范撤离后被跟踪尾随,和被抢夺破坏游行成果资料。在活动过程中,最好能迅速识别中共在海外培植的爪牙。他们往往也是学生,老师,普通人,他们会装作抗议者混入,破坏游行中用到的道具,刻意制造矛盾冲突。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组织者一定要迅速组织人员处理。如果他们破坏游行用到的道具,或者打人,那么他们已经触犯了法律,我们不应该忍让,应该奋起反抗。最好能够立刻控制住破坏者,收集组织证据,让他们失去行为能力,事后再交给警方进行处理。如果破坏者破坏道具后逃跑,组织者应该客观评估受损状况,以及追上,抓捕破坏者的可能性。因为,中共的爪牙开展破坏行动,往往是精心设计过的,实施抓捕和反制的难度很大。
3.2,集会活动。
3.2.1,准备工作:在选定的时间和地点,准备必要的道具,例如标语、横幅、传单等宣传资料,并将宣传资料事先分发给参与者和路人,宣传活动的目的和诉求。
3.2.2,集合地点: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集合,组织参与者按照预定的顺序和组织形式参与集会。地点最好选择宽阔,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地点进行。
3.2.3,发言人:为集会准备一位发言人,代表集会的组织者向参与者和路人宣传活动的目的和诉求,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发言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演讲能力和知识储备,能够掌握场面和把握节奏。
3.2.4,维护秩序:集会现场需要维持一定的秩序,必要时,可以组织自己的志愿者或雇佣保安人员,维护秩序和安全。
3.2.5,现场签名:在集会现场,可以组织签名活动,向参与者和路人收集签名支持,以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社会支持力。但这一环节并不是必要的,因为涉及个人信息,这或许也会给在中国大陆的朋友带来很大的麻烦。
3.2.6,媒体宣传:在集会期间,可以邀请媒体记者或自行拍摄照片和视频,以便将集会的情况和诉求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群体中去。但上述的宣传无法在中国大陆实施,在中国大陆的人受到严格的控制,无法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传播消息。考虑到对中国大陆参与者的保护,最好选择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
3.2.7,解散并撤离现场:集会结束,最好能够迅速撤离现场。此过程时间越短,越能有效降低敌对势力造成的破坏和风险。
3.3,发起罢工。
这里,分别针对中国大陆和其他国家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中国大陆所有的工会或劳工组织都是中共的下属机构,这也就意味着,想要通过这些组织开展罢工,是完全不可行的。中共的企业,长期受中共的控制,对于员工的利益诉求一向是包容度非常低的,更不会支持罢工运动。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哪怕不是罢工,员工也会因为一点点利益诉求而丢掉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文明社会中发生的罢工运动,是很难形成的。但利益的诉求会向失业转化,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工作中利益诉求无法表达,长时间的积累,最终爆发,就会选择主动辞职,走入失业大军。 而在文明社会的罢工,则是可行的。以下就是一种正常的实施方案。
3.3.1,组织工会:罢工通常由工会组织发起。如果没有工会,可以考虑创建一个,或者寻找其他类似的组织,例如劳工权益组织,来协助发起罢工。 确定诉求:在发起罢工之前,必须明确诉求,即罢工的原因、目的和要求。必须考虑到罢工的影响和后果,并确保诉求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3.2,筹备资金:罢工需要资金支持,例如工会会费、捐款和其他赞助。必须确保有足够的资金,以维持罢工期间的日常开销和支出。
3.3.3,组织罢工投票:在确定诉求和准备资金后,必须向工会成员发起罢工投票,以决定是否发起罢工。罢工投票应该充分讨论和辩论,确保得到成员的支持和认可。
3.3.4,确定罢工形式:罢工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全面罢工、部分罢工、替代性工作或其他形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罢工的目的来确定罢工形式。
3.3.5,策划罢工计划:罢工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到组织、策划、执行、监督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罢工的效果和成功。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后果,并做好应对措施。
3.3.6,通知雇主:在决定罢工后,必须向雇主通知罢工时间、地点和形式。必须确保通知到位,并充分讨论和沟通,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影响。
总之,发起罢工是一项复杂和有风险的行动,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可能的后果。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确保安全和秩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工人权益,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3.4,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发起和推广运动
在中国大陆,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有一定的难度,所有中国网民使用的软件,全部都受到中共的严格管控,想要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媒体宣传,目前存在技术和市场两个门槛。使用国外的软件,需要技术,而且使用国外的软件,对于传播来自中国大陆的信息,效果也非常有限。如果要突破技术上的限制,那么学会科学上网,使用国外软件,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学会科学上网也将逐步成为每一个中国大陆公民要学会的必备技能。 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成为了现代抗争运动中极其重要的工具。以下是一些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发起和推广抗争运动的方法:
3.4.1,设计宣传素材: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图像和视频等视觉宣传素材可以迅速传播并引起共鸣。设计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宣传素材,包括海报、标语、动画、视频等,以吸引关注并传达抗争运动的诉求。
3.4.2,创建社交媒体账户:创建社交媒体账户,比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等,用来传播抗争运动的消息,宣传活动和集会,并与其他组织、支持者和媒体进行互动和合作。
3.4.3,利用互联网平台:创建一个网站或者使用一些平台来发布在线请愿书和支持文书,以增加支持者和宣传抗争运动。
3.4.4,利用网络直播:使用网络直播服务,在抗争运动期间直播活动,让更多人能够看到和支持抗争运动,增强其公众认知度和影响力。
3.4.5,利用虚拟活动:在网络平台上创建虚拟活动,如在线抗议、网上签名行动等,以扩大抗争运动的规模和影响力。
3.4.6,利用社交媒体推广:使用社交媒体广告服务,例如Facebook广告和Twitter广告等,向特定受众投放有关抗争运动的广告,以增加其公众认知度和影响力。
3.4.7,管理社交媒体账户: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最好设置专人管理好社交媒体账户,并及时回复粉丝、提供更新消息,并定期发布最新信息。
总之,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发起和推广抗争运动可以快速有效地传播信息和动员支持者,增强抗争运动的影响力。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渠道,并保持与公众和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同时,需要谨慎处理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遵守各种平台的规定和政策。
3.5,向公众和政府表达诉求和抗争要求
向公众和政府表达诉求和抗争要求是任何抗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抗争者有效地向公众和政府表达诉求和抗争要求:
3.5.1,明确诉求和抗争要求:在开始抗争运动之前,必须明确诉求和抗争要求。确保诉求和抗争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并明确目标和期望结果。
3.5.2,发表声明和宣言:发表声明和宣言是向公众和政府表达诉求和抗争要求的另一种方式。声明和宣言应具有清晰和有力的语言,并向公众和政府表达诉求和抗争要求。这些声明和宣言可以通过媒体、社交媒体和互联网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印刷品在民间传播。
在中国大陆,任何向公众和政府表达的诉求和抗争要求,都是被中共政府视为违法的。也无法利用媒体和网络进行传播。而且会以中共制定的“口袋罪”被定罪。抗争着一定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下面以刘晓波先生发表08宪章事件为例,进行说明。 刘晓波是中国的著名民主活动家、作家和诗人,曾多次被中国政府逮捕、监禁,其间包括因发表《零八宪章》而被判刑的事件。 2008年12月,刘晓波等中国知识分子和民间活动人士起草并发表了《零八宪章》,该宪章提出了多项民主化改革的建议和要求,包括言论、新闻、结社和信仰自由、司法独立、财产私有化、平等选举等。宪章发表后,许多中国民间人士和知识分子纷纷签署支持该宪章。 然而,宪章的发表受到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刘晓波等数十名签署者被警方逮捕,并被指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2009年12月25日,刘晓波因此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并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在狱中,刘晓波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立场,多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批评中国政府的言行。然而,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最终于2017年7月13日在中国医院去世,享年61岁。他的去世引起了国际社会和中国民间的广泛关注和哀悼,也引发了对中国政府人权状况的批评和质疑。
4. 组织和安全防范。
4.1,组织者如何鼓励、指导和支持抗争者
在一场抗争运动中,组织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鼓励、指导和支持抗争者,以下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
4.1.1,提供宣传资料和培训:组织者可以准备宣传资料和培训材料,帮助抗争者了解运动的目标、策略、法律风险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信息,以提高抗争者的准备和信心。
4.1.2,组织策划会议和讲座:组织者可以组织策划会议和讲座,为抗争者提供更深入的信息和培训,同时促进抗争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提供法律援助和安全保障:组织者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和安全保障,帮助抗争者应对可能的逮捕、监禁和暴力威胁等风险,同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
4.1.3,开展小规模活动:组织者可以组织一些小规模的活动,提高运动的公众关注度和影响力,同时为抗争者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比如,组织不超过10人的讨论会,或者在校园里组织一次发传单的宣传活动。如果在中国大陆,还可以组织几个人,在宣传栏上粘贴宣传资料。
4.1.4,网络支持和宣传:组织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推广运动的信息和诉求,增加抗争者的声音和力量。
4.1.5,财务支持和物资保障:组织者可以提供财务支持和物资保障,帮助抗争者应对生活和安全上的需求,同时鼓励更多人参与运动。
总之,组织者需要密切关注抗争者的需求和动态,不断调整和优化支持策略,鼓励抗争者积极参与和坚定其信念。
4.2,防范潜在风险和保证自身安全
在一场抗争运动中,组织者和参与者需要注意潜在的风险和保证自身安全,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
4.2.1,了解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法规,明白自己抗争的权利所在。但这一点并不是必要的,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因为在一场运动中,政府和警察,往往是站在抗争者的绝对对立面的,在运动现场想和他们讲法律,讲道理往往是不现实的。以下就是一个现实中的真实案例。 2011年,中国维权律师谢阳在广州因参与一次维权活动被抓捕,随后他被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为由拘留。在被关押期间,谢阳多次声称自己是遭到了非法拘禁和虐待,曾经被警方殴打致伤。 在接受调查期间,谢阳多次拒绝承认自己的罪行,并曝光了警方的暴力行为。在谢阳被判刑前一天,他通过律师向外界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对中国政府的不公行为进行了谴责,引起了广泛关注。最终,谢阳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 这个案例显示出在中国,抗争者在反抗抓捕时可能会面临不同的法律风险和惩罚,在中国大陆的抗争者被暴力抓捕,被套上口袋罪,最终被送进监狱,这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远高于文明国家的。
4.2.2,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意识,注意身边的人和事,避免陌生人和可疑情况,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自我防卫和急救技能。
4.2.3,避免暴力冲突:尽量坚持和平、非暴力原则,避免与警察或其他抗争者产生暴力冲突,避免受伤和被逮捕。
4.2.4,注意网络安全:避免在网络上泄露个人信息和行踪,注意网络安全,防范网络攻击和监控。
4.2.5,保持联系:与家人、朋友和其他抗争者保持联系,告知自己的行踪和安全情况,及时通报紧急情况和求助。 在这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在参与一次运动前,我们可以提前为自己写一份定时邮件,将我们的亲人,朋友,律师,已知的新闻媒体,敢说真话的自媒体人等等,列为邮件的收件人,再设定一个邮件发送时间,比如说运动后的第三天自动发送。这样,哪怕参与运动被抓捕,我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信息,向外界披露。但设定邮件发送时间的同时,我们也要在邮件发送前设定一个闹钟,如果平安无事,这个闹钟会在适当的时间提醒我们,取消邮件的发送。而且不仅仅是邮件,我们甚至可以利用youtube发送视频的定时功能,录一段视频,披露自己的情况。
4.2.6,寻求法律援助:如果被逮捕或受到不当待遇,寻求法律援助和支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安全。 总之,在一场抗争运动中,保证自身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防范措施,同时遵守和平、非暴力、合法的原则,确保运动的成功和可持续性。
4.3,维护抗争者的合法权益和避免暴力冲突
在一次抗争运动中,抗争者要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财产。尽量避免受到暴力伤害,但当暴力冲突不可避免时,也一定不能被动,要在冲突中取得主动,因为只有取得主动,才能表现出我们的决心和意志,让我们的敌人害怕,退怯。如果不幸在冲突中陷入被动,一定要采用适当的防卫姿势,保护身体的重要器官不受伤害。尽量不要背对敌人,尽量不让施暴者找到打击面部,肋部,腹部,腰部,胯部等软弱部位的机会。
5. 提高运动影响力和成效。
5.1,利用媒体和公众关注度传递信息
在抗争运动中,利用媒体和公众关注度传递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策略:
5.1.1,制定传播策略:在抗争运动中,制定清晰的传播策略非常重要。组织者需要在运动开始前明确传播的目标、受众、信息内容和传播渠道,以确保信息能够被传达到目标受众。
5.1.2,利用社交媒体:在今天的社交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平台是传递信息和组织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组织者可以利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传递信息,吸引关注并集结更多的人力。
5.1.3,利用传统媒体:除了社交媒体,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组织者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采访和撰写新闻稿等方式与媒体合作,以获得更广泛的曝光率。
5.1.4,制作标语、横幅、海报等宣传物料:制作标语、横幅、海报等宣传物料,是向公众传递信息和呼吁的常用方式。这些物料需要简明扼要地表达主题和要求,同时尽可能突出抗争活动的重点。
5.1.5,利用口碑传播:在社交媒体时代,口碑传播非常重要。组织者可以通过发动活动参与者、组织志愿者以及友好组织的口碑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抗争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5.2,协调与其他社会组织和政治团体的合作
历史告诉我们,往往在动荡和大变革的年代,会有很多社会组织和政治团体会从幕后逐渐走向前台,推动历史的进程。在抗争运动中,组织者应该仔细甄别,尽量和观点一致,理念相通的组织和政治团体合作,协调相关的利益,并争取最大程度的支持。 同时也要防止持相反理念的敌对势力渗透,破坏。 总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彼此合作,才能集思广益,越做越好。
5.3,向政府提出合理的诉求和要求
我们预见到,在中国大陆,一场革命即将到来,抗争运动会接连不断,在各个地方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发生。推翻中共统治将是一个长期和漫长的过程,在推翻中共统治前,组织者仍然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共政府提出合理的诉求和要求。因为面对人民提出的合理诉求,中共政府不论怎么处理,最终产生的结果,都会使得反抗者和人民站在正义的一方。同时,也能够揭露中共政府的丑恶嘴脸,让更多的人清醒过来。 需要注意的是,中共政府在长时间对人民的压迫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应对机制,下面从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来分析中共的套路。 2011年7月23日晚,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一列动车高速列车在行驶途中发生出轨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第一时间设定了处理方案,不组织抢救,而是赶到事故现场,调度挖掘机,将出轨列车就地掩埋。这样做无异于谋杀,在家属赶到现场后,事情经曝光,媒体发酵后。政府制定了新的策略,他们向遇难人员家属提出赔偿,意图收买家属,对于执意要向政府讨说法的家属,或在该事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人,政府动用的大量的资源,对他们进行说服和劝导,甚至持续的威胁。同时,中共政府在事件曝光后,对网络信息迅速进行了管制,并制造了一系列的新闻热点事件,转移国内民众对该脱轨事件的关注度。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和处理后,遇难者家属闭嘴回家了,新闻媒体被禁言了,网络消息被封锁了。甚至到现在,中国大陆也无法通过网络,查询到该事件的完整调查和报道。时隔多年后,很多人也都选择性遗忘了该事件。 在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共政府在重大的公众事件中通常会采取以下套路来应对。
第一,掩盖事件真相。
第二,销毁现场证据。
第三,使用金钱收买贿赂当事者,收买不成则变为威胁。
第四,不择手段分化有影响力的人。
第五,压制媒体,封锁网络,让当事人,和关注事件的人都无法发声。
第六,制造新矛盾,转移民众注意力和关注焦点。
第七,引导人民选择性遗忘。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来,当中共政府面对人民的合理诉求时,也一定会启动自己的应对机制。组织者应该建立较强的防范意识,特别需要防备政府的分化瓦解策略。
6. 结论和未来展望。
6.1,总结运动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总结一次抗争运动的成果和不足之处非常必要。成果的总结可以让组织者和参与者认识到他们的努力取得的胜利,从而鼓舞他们继续为自己的权益奋斗。同时,总结不足之处可以让人们意识到问题所在,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瓶颈,为今后的抗争运动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为了总结一次抗争运动的成果和不足之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6.1.1,收集和整理数据:收集有关抗争运动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包括抗争的目标、策略和成果等。
6.1.2,分析成果和不足之处:分析抗争运动的成果和不足之处,找出成功的原因和失败的原因。
6.1.3,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改进方案,为今后的抗争运动提供参考。
6.1.4,宣传成果:将抗争运动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抗争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也让更多人加入到抗争运动中来。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抗争运动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抗争运动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6.2,讨论未来运动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我们不仅因该专注于当前发生的抗争运动,还应该注重运动的发展方向和策略。经过查阅历史资料,GUoCD对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抗争运动,进行了推演。 大陆的抗争运动,按照是否定性为暴力抗争,预计会经历三个阶段。一开始,大陆民间会产生自发的非暴力抗争,经过一段时间后,民间的反抗组织会逐渐走向成熟,中共政府将会采用暴力镇压,大规模抓捕的方式来应对。此后,人民会意识到,想要通过非暴力手段推翻中共是不现实的,非暴力抗争会逐步走向暴力抗争,暴力抗争最后会引发真正的时代革命。而在推翻中共统治,新政权实现宪政和法制后,人民的权利得到保证,且最大程度将人民的权利归还给人民,并形成公民社会。当迈入文明社会后,抗争运动会再次变成非暴力抗争。而抗争目的也将转变为消除公民社会中的不公平。 在不同的阶段,因为抗争的目的不一样,组织者应该采用不同的策略,灵活应对。而组织者的焦点,应该始终放在如何有效的平衡利益诉求,和抗争造成的利益损失上。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对某一策略的评价和论证上面。
6.3,以组织的形式保证运动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当抗争运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抗争运动必然出现人员组织,资源调度分配方面的问题。而去中心化的模式则不再适用新的情况,此时中心化的组织必然出现,从而引导抗争运动进行下去。中心化的组织,将逐渐成长为政治团体,而政治团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一定的规模,则可以引导中国的大势。可以预见,中国大陆一定会出现很多地下党,与中共政府斗智斗勇,最终推翻中共统治,建立新的国度。